總覺得資源應該是要整合的,我自己在師大、國體、北體都遇到許多很優秀,對研究也不排斥的學生,這些學生對於現階段的實務經驗並不那麼在意,但他們對於研究都有那麼一點點的興趣。


先稱這個研究室為SMS Lab(Sport Management Study Lab)吧!我的想法是結合跨校的老師與研究生,目前暫訂是對量化研究有興趣的(為什麼要量化呀,因為質的研究其實靠這樣研究團隊,我覺得不會比較有效率),就研究的資源做一些整合與分享,像我現在就發現這幾個學校的師生其實做的研究都有部分雷同性,大家研究的主題也很類似,而這個團隊如果可以透過知識經濟的力量,這樣大家懂得可以更多,一個人看一篇paper,要看完且能具體分享,可能得花一個禮拜,但十個人可能在兩個禮拜就能相互分享了十篇,這樣在文獻的累積上也會有效率許多。


我目前也就只有參加Jackie的讀書會,會接觸到paper,一個禮拜是一篇,但其實在師大、國體都還是有相當程度的學生「獨自」在讀paper,然而這其實是很辛苦,也很費力的!


所以如果將這個SMS Lab分為兩個階段,一個叫做basic文獻累積階段,一個叫做advanced研究產出階段,每個屬於這研究室的一份子,都需要在basic部分有相當程度的文獻分享,也需要持續的參與,之後才能進入advanced進行實證研究的階段。而其實這兩階段也是相輔相成,同時存在的,一開始當然是由學生在basic,老師在advanced,然後由老師帶累積一定文獻的學生進行實證研究,之後陸續有新血加入,學生還是均需參與basic的部份,但較senior的就可將較多精神放在advanced上。而這個Lab最佳的狀態是大家的研究結果,能與實務界有互動,而最理想的就是能接各式研究案囉!


這個研究室該有誰呢?我想老師的部分,所有教過我的,只要是以做量化研究居多的,希望通通納入研究顧問群,但主要執行的老師就以近三年拿到博士的老師為主,只要是這些老師的研究生但要對於運動管理議題量化研究有興趣的,或者只要是有這方面興趣的研究生,都可以加入這研究團隊,其實就是個如同工科班的大型實驗室,但是這在我們運管領域還是比較少,且各校資源都有限,所以唯有整合,才可能有較好的發揮....而事實上,我們這些研究生也實在是需要這樣一個平台讓我們有研究實戰經驗訓練的場合......,對於新科博士老師而言,這也才會有他可以發揮的舞台......想想應該是多贏的嘗試才對......


想就像Waraw Sport Center一樣,隸屬於學院內的一個研究中心,學生不乏作研究調查的經驗,又可以練習該如何做研究。


嗯,這個組織是不是設在TASSM裡會更好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angy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