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讀大學以來,生活似乎就是被許多大大小小的事填滿著,

學業、打工、參加各式的活動......,

生活真的是非常的充實,

即使讀了研究所(碩三上以前),因為不時有新的事務在發生,

也一直有著可以努力的目標,

所以生活還是過的有方向,

而我最喜愛的,就是坐在教室,

上著喜歡的課,聽著喜愛老師的講解,

那種在上課中專注,課後充滿收穫的感覺,

滿足了我好久......

大學時瘋狂的修所有自己感興趣的課、在fnac打工賺些生活費
又參加許多國際賽事的服務;

而到了研究所,碩一上修課以興趣為主、一下與二上除了趕緊修滿所上的必修,最開心的就是能回國體上課、參加Jackie的讀書會,碩二下則是大豐收,去輔大、回國體修統計,把研究的構想具體成型,更如願的讓自己的研究得以參與AASM與SMA的研討會發表。



只是,也許是這些收穫來的太急也太快,從2006年去參加完SMA研討會後,我似乎就少了奮鬥的目標,碩班的最後一個學期,在許多事間晃來晃去,想找個方向繼續努力,卻總是不得要領,這一切,彷彿又如宿命般,從峰頂開始滑落......



論文,成為最後一個具體努力的對象,可是那時我卻沒有動力將它一口氣完成,因為完成的背後其實隱藏的是更多的徬徨。對我而言,論文完成的早晚並不是問題,但我其實擔心的卻是在拿到學位後的下一個目標在哪裡,而這目標,似乎不再單純的只要好好上上課,或著可以那麼順著自己的興趣。也因此,我的論文從口試後到修訂,與其說花了許多時間,不如說也浪費了許多的時間,因為我實在是沒有一股作氣的「勇氣」,一旦為自己的論文劃下句點,似乎就是下一個起點的開始,而......我卻不知道方向在哪裡......也或許就是這樣的心理壓力,讓我的七八月,身體竟也就不爭氣的產生了些病痛......我實在無法說自己很「開心」的拿到了學位,因為在辦完離校的那一剎那,我真的沒有感覺,取而代之的反而是一種對未來的無助......


留學的事,真的很不確定,摸著良心,除了研究能力外,我真的不知道自己到底有沒有那個能耐能在國外闖蕩,我真的,看見了自己與留學夢想那遙遠的距離......


現在,每天起床,我都想尋找那一路伴隨我六年半的動力與充實,

但現在......我真的不知道,也真的很無奈......

在辦完離校的那一刻後,我就已經是個不再有歸屬的學生了...

而究竟,我下一個歸屬在哪裡?



為什麼,為什麼......就是回不去那個充滿鬥志的感覺了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angy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